甲方获得管理体系/服务认证注册后, 在认证证书三年有效期内, 甲方应每年接受乙方实施的定期监督审核/审查,审核/审查时间依照乙方公开文件的规定执行,每次监督审核/审查的时间与上次现场审核/审查的时间间隔不得**过12个月。如甲方未按规定的时限接受乙方对其实施的监督审核/审查,乙方将暂停直至撤销甲方认证注册。
甲方管理体系/服务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为季节性生产的,应在生产季节接受乙方的初审、再认证及监督审核/审查。
监督审核/审查前,甲乙双方可采取监督审核/审查通知函方式确认监督审核/审查事宜,当本合同为长期有效合同时,再认证前甲乙双方可采取再认证审核/审查通知函方式确认本合同继续有效履行。监督/再认证审核/审查通知函的目的在于确认与当次审核/审查有关的各类信息,视为本合同的补充内容,补充内容与本合同不一致的地方,以补充内容为准。
本次审核所采用的标准:
■ GB/T19001-2016 □GB/T50430-2017 □ GB/T24001-2016 □ GB/T28001-2011 □ISO45001:2018、法律法规要求及贵公司体系文件
审核目的:
■阶段:了解组织管理体系策划情况,确定是否具备*二阶段的审核条件;
□*二阶段:评价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的符合性及有效性,以确定是否推荐认证注册;
□监督:评价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保持并改进,以确定能否保持认证注册;
□监督(□扩大 □缩小):评价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保持并改进,确认管理体系是否覆盖了申请□扩大 □缩小的部门/场所/产品覆盖范围并运行有效,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并□扩大 □缩小申请的部门/场所/产品覆盖范围;
□监督转换:评价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保持并改进,以确定能否转换、保持认证注册并换发证书;
□监督转换(□扩大 □缩小):评价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保持并改进,确认管理体系是否覆盖了申请□扩大 £缩小的部门/场所/产品覆盖范围并运行有效,以确定是否推荐转换、保持认证注册、□扩大 □缩小申请的部门/场所/产品覆盖范围并换发证书;
□暂停恢复:评价组织是否针对暂停的原因进行了有效整改,以确定能否恢复认证注册;
□再认证:评价组织管理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是否持续满足认证要求,以确定是否推荐保持认证注册并换发认证证书;
□再认证转换:评价组织管理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是否持续满足认证要求,以确定是否推荐转换、保持认证注册并换发认证证书;
□审核:常见的几种审核如:扩大认证范围、投诉的调查、对变更的回应、对暂停客户的跟踪审核;
经营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公司历史基础数据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在基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经营计划。
制定经营计划时应考虑到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可行性,尽可能使用量化的数据。经营计划经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经营计划制定频率:短期经营计划1次/年,中长期计划1次/3-5年。
经营计划的内容由以下部门收集、整理,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副总经理。
业务部
A.预期销售额
B.市场占有率
C.市场开发计划
D.顾客满意度计划
研发部
A.产品开发计划
B.产品改进计划
C.工艺改进计划
品质部
A.产品质量目标
B.关键质量目标
技质部负责报告质量/环境目标达成情况、体系文件的适宜性、质量/环境记录的追溯性、过程的监视与测量结果、产品的监视与测量结果、顾客投诉信息、顾客实际和潜在的现场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资源需求的提出等。
供销部负责报告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
财务部负责报告不良质量/成本。
其他各部门分别报告本部门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与改进的建议。
总经理与管理者代表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提出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期限。
总经理对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的调查、验证。
管理评审内容记录于“会议记录”中,其内容包含评审日期、出席会议人员签名、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的主要结论、决议事项、评审后改进行动的要求及追踪确认。
评审内容与评审输入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H.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I.改进的建议
a.不良质量成本(内部和外部不符合成本)
b.过程有效性的衡量
c.过程效率的衡量
d.产品符合性
e.对现有操作更改和新设施或新产品进行小制造可行性评估
f.顾客满意
g.对照维护目标的绩效评审
h.保修绩效(在适用情况下)
i.顾客记分卡评审(在适用情况下)
j.通过风险分析(如FMEA)识别的潜在使用现场实效标识
k.实际使用现场实效及其对安全或环境的影响
1.目的
根据公司长远的发展需求,规划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明确公司阶段性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及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经营方针、经营计划的编制、实施和完成情况的验证,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经
营计划。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经营方针的制定,经营计划的审批。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制定年度经营计划与中长期经营计划。
3.3 办公室负责对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效果验证,对经营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与管理。
3.4各负责提供经营计划需要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负责经营计划的实施,针对经营目标未达成者,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
4.定义
4.1年度经营计划:指公司根据每年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所制定的下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包括经营目标),其主要着重于上一年度相关生产经营状况的数值比,并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中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各相应的目标或指标,使公司全体人员都能围绕经营目标或指标进行工作。
4.2中长期经营计划:指公司根据长远的发展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制定的3年或3年以上的中长期经营计划(包括经营目标),其主要着重于引导和指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
4.3基准确定:指调查确定竞争对手或同类厂家的产品和过程性能水平,将其与本公司现有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并明确其差距和制定赶**计划并付诸实施的活动。
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监视、测量与评价控制程序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与确定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服务质量检验程序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控制程序
客户投诉控制程序
设备控制程序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参与咨询控制程序
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废弃物控制程序
能、资源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培训程序
持续改进管理程序
事故调查、报告与处理控制程序
消防设备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消防安全控制程序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