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基础调研与体系诊断
1.公司营运现场调研,确定质量管理状况,与管理人员沟通了解企业运作
2.体系诊断,与管理人员确认体系运行状态与期望
3.成立体系推进会
4.体系范围确认 无
问题点 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老师交办事项 下次工作内容
体系推进会的人员必须确认,并且相关人员要比较稳定;
体系推进会必须先把标准看一遍 讲解IATF16949标准
请购:
计划性请购案,由采购根据系统提出请购单进行原物料的请购。
非计划性购案由需求单位视实际需求提出请购。
重大设备及项目计划由项目负责人请购。
单工序委外需求由生管及相应单位提出。
采购:
采购员根据订单和原辅料库存情况,通过K3系统运算生成采购合同或由相关部门申请采购申请单。
采购经过询、比、议价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报价,确定具体单价后根据合同或采购申请单制作《采购订单》并追踪《采购订单》的签回,供应商需签回《采购订单》后,采购据此追踪所采购物品的交货;采购承办人须明确掌握供货商接单之意愿、能力交期,以确保采购物品供应之接续性。
委外加工: 采购课根据K3系统运算生成《采购申请单》,根据委外加工商的实际情况确认委外加工商,生成系统《委外订单》,《委外订单》签回后跟踪交货;
选择供应商:
采购课应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上选择供应商优行采购。
若需于《合格供应商名录》之外的供方采购,则按《供应商管理程序》执行。
采购信息:
产品特性:如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尺寸、性能及其他质量要求。
质量文件:如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材质报告、炉号、批号。
体系:如是否通过ISO9001等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
环境:是否有进行有害物质、环境管理。
其他:如加工能力和人员要求。
交货:
采购须根据订单上的交货日期或送货通知单上交货日期要求厂商如期交货。
若因质量或其它异常造成无法达交且影响客户交期时,采购需及时以邮件方式通 知生管及相关部门,并呈报部部门高主管申请或向同业借料。针对客户或认证通过的物料供货商,需内由业务及相关部门以邮件方式通知客户, 得其同意方可更改; 如不同意,与其商讨解决方案。
验收作业:
采购的原材料到公司后,仓库保管员依采购订单及供方送货单点收品名、规格、型号及数量等,并通知品保部进行检验或验证,品保部按《检验与测量控制程序》进行检验或验证,合格后由仓库员按《产品防护控制程序》标识入库存放;若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外协件到公司后,仓库保管员依据《委外订单》对外协件的品名、标识、加工类别及交付日期进行点收,并通知品保部进行检验或验证。品保部按《检验与测量控制程序》进行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按《产品防护控制程序》标识入库存放;若不合格,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
当本公司或顾客提出在供方货源处对采购的原辅料或外协件进行检验或验证时,本公司应与供方交流采购信息,以便规定检验或验证的安排,及产品的放行方式。
结报:
物料经验收合格后,仓库将验收单据转采购承办人。
对帐截止日期为每月1-25号为当月货款﹐26号至月底为次月货款,各交易厂商应于每月月作好对账单并与采购承办人完成对帐作业。
若厂商因违约交期、质量异常及其它扣款项目,采购则应据实执行扣款结报。
对帐无误,采购承办人通知厂商于规定时间将交于我司,以示交易有效。
付款:财务依照采购《付款申请单》进行付款,参考财务管理制度。
1、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2、监视和测量设备合格状态标识;
3、检定证书、校准记录;
4、偏离校准状态处置记录;
5、测量系统更新措施;
6、MSA报告;
7、内部实验室范围说明;
8、量具清单;
9、检定计划;
10、检具清单。
IATF16949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 IATF16949 质量体系在汽车行业的现状 质量体系在汽车行业的现状 质量体系在汽车行业的现状 质量体系在汽车行业的现状 质量体系在汽车行业的现状
•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企业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 审核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介绍 审核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介绍 审核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介绍 审核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介绍 审核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介绍
• 如何突破 如何突破 如何突破 IATF16949 运行中的盲点和迷思 运行中的盲点和迷思 运行中的盲点和迷思
• 疑
应建立合格证管理制度和合格证信息数据库。按照合格证管理有关规定,明确制作、发放、上传信息的职能人员;制作并发放符合要求的产品合格证;在规定期限内上传合格证信息,保存合格证制作和发放的记录。 "1、合格证管理制度和合格证信息数据库,应确保实车、合格证、合格证信息数据库、产品《公告》信息的一致性。
2、对制作、发放、上传合格证的职能人员,应明确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员,且应为不同人员。" "1、查阅相关文件,了解企业的合格证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
2、检查合格证制作和发放记录;
3、了解合格证管理人员情况,与上报人员对照;
4、调阅合格证数据库、上传数据库,比对公告信息。" 《合格证管理制度》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合格证管理档案及数据库 4.2.4记录控制
合格证数据库信息与上传信息一致,合格证制作和发放的记录 4.2.4记录控制
合格证管理人员岗位说明书、技能测评、岗位达标、绩效考核 5.5.1职责和权限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1、顾客要求;
2、产品技术要求;
3、公司的承诺;
4、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5、客户订单;
6、客户抱怨;
7、顾客投诉;
8、顾客表扬;
9、顾客退货;
10、附加运费;
11、顾客满意度要求;
12、顾客中断;